讓聽力成為認知發育的翅膀
兒童聽力障礙是一種較常見的新生兒出生缺陷。新生兒聽力損失的發病率約為1‰~3‰.我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有聽力殘疾者2780萬,其中0-6歲聽障兒童13.7萬,且每年新增2-3萬。聽力障礙容易導致語言障礙,早期聽力障礙若未得到及時診治甚至會對兒童認知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影響兒童學習、社會交往的能力。
1. 聽力障礙的原因和分型
(1)依據發病時間,聽力障礙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是出生時就存在聽力障礙,其對言語發育、身心健康、學習工作、生活家庭等的影響更大,常見發病原因有基因或染色體異常、先天性耳畸形、妊娠期母親病毒感染或嚴重全身疾病或應用耳毒性藥物、分娩時胎兒缺氧窒息等;后天性為出生后各個時期出現的聽力障礙,遺傳、疾病、外傷、環境、藥物等都是致聾因素。
(2)依據語言功能發育程度,分為語前聾和語后聾。語前聾是在言語形成之前失去聽力,多為重度先天性耳聾,如不及時有效干預,則會成為聾啞人;語后聾是在言語形成之后失去聽力,長時間不干預也會影響構音能力甚至喪失言語能力。
2. 聽力障礙的分級
3. 聽力障礙的表現
兒童時期,因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不及成人,出現聽力問題時不易被察覺,需要家長朋友仔細觀察,如果孩子出現以下情況,需引起重視:
(1)呼之不應:有時要重復說幾次孩子才能聽到,或在交流時要重復說幾遍才能聽懂;
(2)說話聲音比以前明顯提高:因聽力出現下降,孩子自己聽不到自己的聲音,所以會不由自主地增大說話音量;
(3)看電視時會不自主地將聲音調大。
另外:定期進行發育評估,觀察孩子不同年齡段對聲音的反應可以幫助判斷孩子是否存在聽力異常。不同月齡階段孩子對聲音的反應如下:
a. 從出生到1個月,對聲音有驚動反應;
b. 1-3個月,寶寶眼睛與頭部有偏向聲音定位意識;
c. 3-6個月寶寶可以較好地形成對聲音的定位反應,對聲音感興趣;
d. 6-9個月的寶寶對聲音有敏銳的定位反應,會朝向聲音傳來的方向;
e. 9個月到1歲,會對簡單的語言做出反應;
f. 1-1歲半會按聲音指令做出簡單的肢體動作;
g. 1歲半到2歲,能按聲音指令名稱選擇具體的事物;
h. 2-3歲能明白物體的功能,接受更多的指令,如跳、吃、戴帽子等。
如經過反復觀察,孩子在相應的年齡階段不能對聲音做出相應反應,家長則要引起重視,懷疑孩子是否存在聽力障礙,并及時帶領兒童前往??崎T診進行檢查。此外,1歲半甚至2歲沒有言語能力,或較大兒童出現構音方面的困難也需要進行聽力檢查排除是否存在聽力問題。
4. 聽力障礙的預防
(1)及時篩查:新生兒聽力篩查是第一時間發現聽力障礙最有效的辦法,可以從源頭把控聽力健康;嬰幼兒期孩子應定期進行聽力篩查,及早發現聽力損失,避免聽力語言障礙;另外,新生兒聾病基因篩查可以第一時間掌控遺傳性耳聾高發因素;
(2)遺傳咨詢:母親在孕前至孕期均應該進行聾病基因篩查,將防聾關口進一步前移;
(3)普及耳聾性藥物相關知識,盡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
(4)哺乳位置要正確,以免嬰兒來不及吞咽乳汁而誤入耳咽管;
(5)避免耳部外傷:玩鬧、運動時注意勿碰撞耳朵,家長自行給孩子挖耳朵也容易造成鼓膜外傷穿孔,引起聽力損害;
(6)注意用耳衛生: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噪聲環境中、不要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
(7)按時免疫接種,預防麻疹、腦膜炎、風疹和腮腺炎等感染;
(8)積極治療鼻和咽部疾病及全身系統疾??;
(9)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放松心情,勞逸結合,注意膳食營養。
最后祝愿每個小朋友都能夠“大飽耳福,耳聰目明”。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