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就診小故事
姓名:亞亞(化名) 年齡38歲
發病時間:2021年
我的故事開始于2020年夏季,在一個月的例假期間左胸一個位置突然疼痛,一摸有明顯硬包塊并且一碰就疼,但例假完后又不疼了,后面也沒有再疼過,觀察了2、3個月后,我在當地醫院做了檢查,當時醫生定義為增生,讓我觀察半年復查,于是我每個月都在觀察這個包塊情況,后面沒有再疼過,但這個包塊時而大時而小。
2021年1月,我到省婦幼進行檢查,做完檢查后醫生根據我的年齡建議我穿刺手術或者繼續觀察。我繼續觀察猶豫到2021年6月,在省婦幼做了檢查和穿刺活檢,當時報告呈現是炎癥。醫生經過評估后還是建議新長的包塊結節要重視,最好做手術切除。
2021年8月我在省婦幼入院做了微創手術。2天后出院修養。幾天后接到醫院醫生電話,告知我切下來的包塊病理報告考慮原位癌,讓我住院進行下一步檢查和治療。
經過恐懼、傷心、迷茫后,省婦幼羅靜主任給了我巨大的信心,溫暖的話語,專業的講解、耐心的溝通讓我恢復了平靜,在羅靜主任、張海燕、萬航宇團隊的耐心溝通幫助下做完第二次擴大切除保乳手術+左腋窩前哨淋巴結活檢術。 手術后還需要放療,周圍一些朋友說,原位癌不嚴重,也沒有擴散,是不是可以不用放療呢,醫生給我的專業解答后我決定遵醫囑(針對保乳,放療是必要的,預防復發,預防淋巴結轉移),按照標準治療進行后續長達一個多月的放療,可能因為是原位癌,放療劑量較少,整個放療期間,除了放療部位皮膚變黑,蛻皮,有輕微不適以外,沒有任何不良反應(每周的抽血檢查也是正常的),比之前想象的要好很多。
往事并不如煙,它并不會像被清風吹拂過一樣,了無痕跡,特別是得了大病或重病后,這些治療的經歷鐫刻在我的腦海里,時刻提醒我珍惜每一天。從此,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變化。以前的我想的太多,想要的太多,做事情太拼,思想壓力太大,現在我讓自己變得平和一些;以前的我雖然也經常鍛煉身體但愛生氣,現在的我把事情都看淡了也不愛生氣了,并且更加注意自己生活作息時間的規律,杜絕熬夜,并提高鍛煉頻率。平時正常認真工作,休息時候看看書、聽聽音樂,每天堅持運動30-60分鐘(做健身操、跳繩、打八段錦等)。
每天能呼吸著新鮮空氣,沐浴著溫暖的陽光,真好!
專家門診時間:
羅靜,主任醫師,周二、周四上午
楊楓,主任醫師,周一上午、周二下午
郭曉光,副主任醫師,周三、周五上午
王巖,主任醫師,周一下午、周二上午